白皮松栽植前后修剪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減少運輸與栽植成本,提高栽植成活率和進一步培養樹形,同時減少自然傷害。因此,在不影響樹形美觀的前提下,對樹冠進行適度的修剪在起苗、運苗、栽植的過程中,不可避免地要傷害根系,由于根系的大量損失,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相對減少,供給地上部分的水分和營養也相應減少。
而此時,地上部分枝葉照常生長和蒸發,如果白皮松根的功能不能迅速恢復,則會造成地上與地下部分在水分代謝等方面的平衡遭到破壞,植株會因為地下供應的水分和營養不夠生長和消耗之用,饑餓而死亡,造成移植不成功。雖然有些種類在移栽完成以后,頂芽和一部分側芽能夠萌發,但當葉片全部展開后常常發生凋萎,以致造成苗木死亡,這種萌芽展葉以后又凋萎死亡的現象叫做“假活”。因此,在起苗之前或起苗后應立即進行重剪,使地上和地下兩部分保持相對的平衡,否則必將大大降低移栽的成活率。此時的修剪應在苗圃整形的基礎上進行,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樹形具體的修剪方法是:首先,將無用的衰老枝、病枯枝、纖細枝、徒長枝剪除;其次,應根據栽植樹木的干性強弱及分枝習性進行修剪。

具體如下所述
(1)具有明顯主十的高大白皮松應保持原有樹形,采用削枝保干的做法,適當疏枝,對保留的主側枝在健壯芽上短截,可剪去枝條1/5~1/3
(2)對于無中干的白皮松,要保證主枝的優勢,適當保留其上的側枝并在飽滿芽處進行短截。通常對萌芽力強的可剪得重些,萌芽力弱的可剪得輕些
(3)帶土球移植的常綠闊葉樹,對樹冠輕剪或不剪,只剪除斷裂和損傷的枝條。枝葉過于濃密的,在保持原有樹形的情況下可適量疏枝摘葉
(4)常綠針葉樹,由于萌芽力較差,只剪除病蟲枝、枯死枝、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,一般不宜過多修剪
(5)對萌芽力較強的部分闊葉樹,如槐樹、香樟等,為提高種植成活率、減輕栽枝后的管理難度,可以重剪甚至去冠栽植。